不妨给自己的心灵放次假 作者:单芸
国庆提供了7天长假,让平日紧张工作的人们来放松自己。但心理学家的观点是:“如果心灵得不到真正的假期,长假也不能让你感到轻松。”——
不妨给自己的心灵放次假
东方早报譬如说出游,不同人有不同的抱怨。没车的人抱怨:“人太多、车太挤,有车就爽了。”而有车一族又要抱怨:“没地方停车、把车划伤太不划算了。”长假临近结束,游玩回来后,所有的人都会抱怨:“唉,好累啊,明天又要回去上班了。”因此,很少有人能从出游中体会游玩的轻松,反而觉得放松的最好方式是呆在家里。但是,呆在家里,甚至会有更多的烦恼:“爸妈不停地唠叨、一大堆的家务忙不过来、忽然冒出很多的亲朋需要拜访……”
对此,德国图宾根大学心理学博士张可创的解释是:“长假的时候,人们从平日里紧张投入的工作状态中突然空闲出来,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便会突然失去对象物,反而将注意力集中到自我身上,因此无论人们选择怎样的休闲方式,都会产生各类诸如失落、焦躁、抑郁、不安等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张可创认为:“其实只有让心灵放假,才能真正体会到假期带来的休闲与放松。”
平时紧张的工作状态下感觉到的累或者不累,并不是一种生理感觉,而是一种心理感觉。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中感觉疲劳,其实并非工作带给他们疲劳,而是心理压力带来的疲劳感。张可创认为:“心理疲劳感的出现源于现代社会日趋信息化、价值多样性和竞争日益激烈。而现代人往往缺乏与现代社会现实相匹配的心理能量。因而导致各类心理错位的出现。只有学会正确分析自己、接纳自己;正确地分析环境、接纳环境,才是心理健康的一剂良药。”
“同样的工作环境、面对同样的工作压力。每个人的压力感是不同的。越是沉醉在压力中的人越是产生疲劳感。这种心理疲劳感是一种心理问题,远不是长假出游或者长假蜗居家中所能够解决的。”专业催眠师徐毅强认为:“只有跳出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来看自己,才能调整、舒缓自己的心理疲劳。”他认为:“轻松休闲的健康状态是通过每一天的心灵放假养成的,而不是一两个集中的长假所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