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疗法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通常应用于对心理疾病的治疗,但是在内科、牙科、妇产科及一些机能性疾病与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常常结合运用催眠疗法。目前,暗示疗法尚无统一的定义,它可以理解为医生通过给患者的积极暗示来消除或减轻疾病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暗示对个体产生影响的事实,很早就为人们所注目。但是,对其实质给予科学的解释,尚有待于深入地研究。目前,有人认为暗示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人(包括自己)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其发出信息后,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从这个概念出发,暗示的实现总是存在着实施暗示与接受暗示这两个方面。之所以说它是特殊的心理现象,因为从暗示的实施一方来说,不是说理论证,而是动机的直接“移植”;从接受暗示的一方来讲,对施暗示者的观念也不是通过分析、判断、综合思考而接受,而是无意识地按所接受的信息,不加批判地遵照行动。
对暗示的解释,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基本上都离不开上述观点。日本的心身医学教授池田酉茨郎说,受暗示“就是一个人不加批判地接受他人语言或其他刺激,由此而产生特定的知觉、观念、信念、情感和行动的现象”。法国的伯恩海姆(Bemheim)认为暗示就是受暗示者把别人所暗示的观念接受过来,并在动作中加以实现。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等人认为“受暗示性在于一个人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他的行动动机不是从自己形成的意见和信念产生的,而是旁人影响的结果”。另一位学者别赫捷列夫则认为,以词和联想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直接影响是暗示的基础,并把暗示形象地比喻为“不是从正门,而是从后门”进入意识,来避开批判能力的看守。美国心理学家康克林提出,暗示就是人的认识作用不加批判的接受,这种接受即表现为一种信仰或行动的态度。巴甫洛夫以客观的生理基础来解释暗示现象。他指出“在人的催眠现象中,引起特殊注意的就是所谓暗示”。“词,由于成年人过去全部的生活经验,与那些达到大脑半球的一切外来的和内在的刺激相联系着,并随时成为这些刺激的信号,随时代替这些刺激,因而也能随时对机体引起那些刺激所引起的行动和反应。由此可见,暗示乃是人类最简单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以上各种论述,虽然从不同角度对暗示做了说明,但是在暗示作用的本质和机制方面仍不能令人满意。苏联心理治疗专家普拉托诺夫认为,这是由于对语言机制尚不清楚,还没有掌握暗示影响高级神经活动的方法的缘故。
暗示对人体生理活动、心理及行为状态,都会发生深刻的影响。当个体接受暗示后,不但可以改变随意肌的活动状态,而且也可以影响不随意肌的功能。由于这个原因,消极的暗示能够使人患病,积极的暗示能够使个体的心理、行为及生理机能得到改善,增强对疾病的痊愈和康复的信心,达到治疗的目的,从而成为一种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接受暗示时所处的状态,暗示疗法可分为觉醒状态下的暗示疗法和非觉醒状态下的暗示疗法两类。觉醒状态下的暗示疗法又有直接暗示疗法和间接暗示疗法之分。前者是指医生对静坐的患者,用事先编好的暗示性语言进行治疗;后者则是借助于某种刺激或仪器的配合,并用语言暗示的强化来实施的治疗。非觉醒状态下的暗示疗法是医生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后施行的暗示治疗方法。由于各种信息都能起到暗示作用,因此语言、文字、表情、手势等均可作为暗示手段,这样就使暗示的方式多种多样,临床上常用的有语言暗示、药物暗示、手术暗示、情境暗示、榜样暗示等。不论采用何种暗示疗法,其治疗效果与个体对暗示的易感性有密切关系,同时,医生的权威性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