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梦醒的自己
催眠课程期末报告----小茵
因为困惑 所以放弃
如果一定要为学习催眠找个理由,我也许要回溯到十年前。那时我的身份是一名电台情感类节目的主持人,伴随着每晚的夜色霓浓,我调整着具亲和力的声音,在电波中倾听着四面八方的悲欢离合。
到现在依然很感激那时听众对我的支持和信任,节目中或书信里,很多人坦诚地讲述了各自的困惑和矛盾,而我的节目,虽然最开始定位为“陪伴与倾听”,但在听众的助推下,竟慢慢演变成了“倾听与解决”。
这对于一个不足三十岁,人生阅历尚不深厚的我来说,掌声背后隐藏的是超出能力的压力。回想那时,我每天恶补大量的励志名言,四处汲取谈话类节目的技巧及现场把握的方式,应该说我符合了收听率的衡量要求,但在渐次累积的四年多时间里,我越来越不满意自已话筒里的声音,每一次的劝解,看似于情于理,但往往有隔靴搔痒之感,表尚未全及,何言及里?
尤其一些老听众的来信反映“刚听完节目好像心情好一些,可是没几天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中,该怎么办?”。我明知道自己没有义务去解决非业务范畴之内的事,但是却控制不住内心的自责感和挫败感,因为我知道,很多人的问题我根本无法解答。也许那个掌声最多的阶段也是我困惑最多的阶段,很快,我做了一个很多人不理解的决定,放弃主持,转做新闻编辑。
而后沉淀的几年里,我学习了心理咨询师的相关课程,反倒在节目之外理解了节目之内的一些困扰。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环节,看似无关,但从生命的长度去看,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就这样,心理咨询的学习,让我记住了催眠这个专业术语,而对催眠的认识,从最开始的怀疑与好奇,到后来的肯定与向往,也是注定今年深圳之行的锲因。
当坐到“高效催眠师培训”教室的那一瞬间,我对自己说“这一天,我等了很久了……”。
因为喜欢 所以投入
在这里,想先说点题外话,当然前提是需要得到唐老师的谅解,希望别介意对您的“品头论足”!
第一眼见唐老师(注意,这里用的是“第一眼”而不是“第一次”,说明主导此次行为的是潜意识),就觉得他的眼睛与众不同,不知诸位同窗有否同感?我一直在琢磨,是催眠师练就了他的眼神,还是这种眼神成就了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催眼师?
因点及面,因为唐老师的眼神,使我对整个学习充满了预知性的肯定,这算不算潜意识预测啊?开个玩笑。
如果现在回顾整个学习过程,那开篇的小故事,应该是最先深印进我脑海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提醒着经常会处于执着中的我,学会从自我观察的角度,去接纳痛苦和烦恼,去破解“我执”,我会对自己说,“上天送给我的都是最好的礼物,只是有时用了很粗糙的包装。”这也是我回来后,总是津津乐道地讲给友人听的一个故事,相信每个听过的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体味。
在唐老师的第一天授课里,有一个“要糖”的小游戏,规则是可以采用除了暴力之外的任何方法,只要能从唐老师手里要到糖,数量越多越好。
学员们是软硬兼施、恩威并重,或打友情牌或走感动路线,皆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游戏结束后,我好奇地问,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什么?唐老师的答案出人意料:只要你坚持要三次,就会给糖,不管什么理由。
这是个很让人深思的游戏,很多时候,我们自觉看明白很多事,其实真相远非如此,也有很多时候,我们做事碰壁一两次后,便会退缩自保,还冠冕堂皇地找很多理由自饰。一个小小的游戏,随时提醒着我,莫以眼见定真伪,要不断尝试,只有做了,才有机会。
唐老师的那句话记忆犹深:催眠必须要多做!
也许是我太想体验催眠的感受了,在前两天的演示练习中,我并未进入我所期待的状态,课后与唐老师交流,明白了自己太强烈的配合也是一种阻抗,而且任何一种太强烈的为之行为,也不是放松的状态。躺在宾馆入睡前,沉淀了一下情绪,篡改了徐志摩的一句话:得之,我幸,不得,时未竟。调整着将催眠体会的急切心放到最低点。
上课的第三天,老师给我们做前世回溯的催眠体验。
我提早做了躺下的准备,个人经验是,如果你不是粘枕就睡的易眠类型,躺下的放松状态真的好过坐着。
在唐老师磁性又梦幻的引导下,我的身体第一次有了空灵和悬浮感,身体周围充满了白色烟雾状气体。
当走下楼梯时,我身临其境处在一个穹顶的大堂里,彩色玻璃洒进斑驳的阳光,整个建筑是巴洛克式风格,而此时的我,既有强烈的画面感,而意识层面也在问自己“我这是进到催眠状态了吗?”回头评定,那时我应该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游离。
接下来,就要进入我最难忘的环节了,因为是回忆笔记,在文字上,一定会出现一些解释和与现实的对照,但当时,我是没有那么多感慨的。
当我开启了左边的大门,便被一股强大的吸力,吸进一片白茫茫的云雾当中,我没有任何的恐惧和不适,只是悠悠然的享受着这份惬意,我好象并不急于离开这里。
忽然,我的面前出现了很大很大的水,我的眼睛在水平面处上下沉浮,前方有一艘半倾斜的大船,木制的,很大很豪华,但已下沉了三分之一。我没有惊恐,也未出现死亡画面,只是定格在水中。回头盘点一下今生的我,发现从有记忆到现在,似乎并不喜欢水,虽然生活在靠海的城市,却是极少下海的,虽然收藏了若干个泳衣,但其最大的作用是穿衣镜前,搔首弄姿摆几个POSS而矣,今天想想,难道是前世留下的因?
下一个画面,出现了中国明清建筑风格的一座庭院,一个胖胖的中年女人在散步,家常装扮,脸上很是安祥。
很快又回到白茫茫的云雾当中。
最后一个画面是一座高大空旷的殿堂,有很多的罗马立柱,一个身穿白色长裙的女子,手持烛台,似乎在占算着什么。如果硬要和今生扯上点关系,我得承认,我对玄学范畴内的事物都非常感兴趣,虽然到现在并没什么建树。
在唐老师能量补充环节,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金色的光球落到我身上,进入我的身体,那样的平静、那样的愉悦。
从前世回溯中醒来,我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沉思与回味……
自己进入催眠状态是一种滋味,看到别人被催眠,也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经历。
在此要感谢一下时尚前卫的小蝎仔阿伟(他是天蝎座帅哥),在我们所有同学的双眼晴目不转睛的注视下,他完成了从冰室到沙漠的飞跃,友情客串了打字机、钢琴演奏家、二胡演奏家,还自我陶醉的重温了一次中学时整蛊老师的恶作剧行为。看到他在催眠状态中,时而因寒冷皱眉搓手,时而因演奏晃脑陶醉,我们不禁再次感叹催眠艺术的神奇,也对唐老师的出神入化表示由衷的赞叹。
唐老师最后总结性地说:“此次的催眠学习,教给大家的是方法和技巧,你如果不去做,永远都不能说`会'。”
因为喜欢,所以整个学程都很投入,比较来时与归去的心情,感觉自己在迷雾中看清了方向,而今后的日子,则能心无旁骛的前行。
因为相投 所以共融
有一首诗“当我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用它来形容此次学习的收获再贴切不过。
专业知识的收获不再赘述,学员之间的一见如故到离别时的相见恨晚,就是趣味相投易结良缘的最好见证了。
先前提到的小蝎仔阿伟,博学多识,真实坦率;无龄美女朱小姐,用她专业的营养师身份,为我们量身定制了养生之道;来自同城的冯先生,在家乡我们是陌路,在深圳却成为了朋友,还额外享受了回程中他绅士般的关照。耿先生人如其名,耿直淳厚,在为他做催眠练习时,耿先生发挥了专业般的表演天赋,其临场表现简直达到了六级催眠状态,直让我们不停地感激他的用心良苦!还有来自新加坡的罗先生、张先生,用他们一半靠听一半靠猜的国语,为整个学程增添了很多欢乐的色彩。
难忘最后一晚的离别,在冯先生“再聊十块钱”的建议下,大家移处一室,海阔天空、畅所欲言,直到凌晨两点半,才不得不说再见,而这“再见”的含义,包含着大家相约的再次学习聚首,再次的畅谈三更。
因为理解 所以珍重
现在用“理解”这个词,绝不是自诩已完全掌握催眠的所有精要和内涵,只是想表达,个人对“催眠”的理解不仅仅是一个技法,一种技能,它也是让人回归本源的一种生活状态,回归本真的一种简单心境。
催眠可以帮己,也可以助人,每次课前郑重的宣读誓词,都让我感觉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在心中流淌。当催眠做为一种助人助己的方式被我们使用时,在每一次潜移默化的提升中,相信我们会更珍重催眠带给我们的力量。
再次感谢唐老师的授业解惑!感念同学的融睦和合!
----小茵 大连 2010年4月